×
解剖学研究

浅析实验课老师在解剖学双语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学科各门类的知识已经逐步走向全球一体化。面对21世纪大学教育的新理念,医学教育也逐步向全球化靠拢[1]。我国医学院校在教学改革中加入了双语教学的环节,对于医学生将来在专业领域中对各类知识在国外发展情况的查找、了解以及与全球医学发展相同步打下了基础。解剖学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一门科学,是医学生进入医学院校后较早接触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但其专业名词及知识点多,内容比较枯燥,实验课中福尔马林气味刺激性较大,往往容易使学生产生畏难情绪。而在解剖学理论课进行双语教学后,在解剖学实验课中也加入双语教学,耐心引导学生一边张口说,一边看标本学习,鼓励学生产生将英语“学以致用”的新思维,为乏味的内容注入新元素,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从而更积极主动地掌握专业知识和双语学习的方法,对后期各门基础课和临床专业课的双语教学有极其重要的意义[2]。因此实验课老师必须不断地耐心引导学生,培养学生双语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同时教会学生解剖学的传统学习方法,将专业知识和专业外语词汇两手抓[3]。

1 指导学生双语实习专业知识

人体解剖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体在正常情况下的形态结构,是一门形态学科,因而有大量的实物标本、模型、图片需要对照学习,实验课任务繁重。对于初学者来说,不仅许多新的专业名词又陌生又难记,内容多且枯燥乏味,各知识点之间也缺乏逻辑推理性,而且标本散发着刺激性的福尔马林气味,这些因素都使得初学者的积极性难以调动起来。而医学生们在中小学阶段有过十年以上的英语学习基础,对于英语的学习都十分熟悉,因此在解剖学实验课中穿插英语教学,结合标本、模型、图片,将英语理论与实际器官联系起来,并耐心引导学生回忆并张口说出大课上的专业词汇,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外语基础来进行描述和记忆,带动课堂气氛,从而使学生能主动地动手,在标本、模型、图片上一一找出知识点,进行观察和理解。鼓励学生们用已有的外语基础学以致用,在课本知识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从自己的角度对知识进行理解记忆,形成自己的思路,调动其积极性,用其已经会的知识来学习新的知识,同时也让旧知识得到拓宽,从而改变对于解剖学陌生难记的印象,从一个新切入点来学习。再结合传统的解剖学学习方法,边说边动手翻看标本,使学生对解剖学专业知识有更具体、更形象、更直观的认识,知识点的记忆也更深刻,动手能力也得到一定的锻炼。同时也使解剖实验课不再那么枯燥乏味,能让学生们增加兴趣和信心,克服畏难情绪,积极主动地开创学习的新思路,并且自主动手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外语水平,拓宽了知识面。

2 培养学生双语学习的习惯和方法,巩固知识点和专业词汇

实验课的双语教学之初,可能会有部分学生不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对于英文讲述的部分需要较长的理解时间,所以在开始几次课中,需要尽量的放慢语速,对于有必要重复的内容复述一次,并且用学生们都熟悉的句型,引导他们张口一起说,动手一起指,鼓励学生在自己看标本时也尽量用英语的解剖学词汇来与实物标本、模型、图片对照学习。在学生自己动手看标本时,多进行个别指导。养成他们一进解剖实验室,就习惯性的用英文名词来对照学习解剖部位的习惯。同时鼓励大家多交流双语学习的方法,多帮助后进的同学,在一个学期的坚持和摸索中养成双语学习的习惯。

解剖学内容繁多,许多初学者都会觉得学了后面的,忘了前面的。而实验室中与大课课堂比起来,具有实体标本、模型较多的有利条件,可以帮助学生们进行旧知识点的回顾和前后知识点的联系。因而在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需要带着学生们回顾前一段的知识,对已学过的知识点和专业词汇加深记忆和理解。在一遍一遍的重复学习中,引导学生对旧的知识点不断巩固,来联系新的知识点,从而对解剖学有系统的、整体的认识,同时也掌握了解剖学的学习方法。

3 将实验课双语教学结果向大课老师反馈,从而不断共同改进

解剖学实验课上有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们自己动手观看标本和模型,同时带教老师对学生们提出的问题一一进行指导。于是实验课上师生之间有了更多的互动和交流,实验课老师对于双语教学过程中学生的疑问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有更多的了解,同时通过交流也更便于收集学生们对双语教学的意见和建议。所以实验课老师除了解答学生们的疑问之外,还可将教学结果及采集的意见建议向大课老师反馈,从而共同讨论,不断改进。在改进后的教学过程中,积极配合大课老师的教学,在各环节上完善解剖学的双语教学。

上一篇:解剖学双语教学中专业英文词汇学习方法探析
下一篇:没有了

Top